听说现在的小年轻聚会,都喜欢聊一下股票、基金,谈谈钱说说事。之前自己是不以为是,在看着冯唐《有本事》这书第一章《财务自由,了解一下》,我突然觉得,这个话题原来还可以聊聊,而且还可以深入到思想深度。
从小到大,家里不算很穷,但也不富裕,还能熬着过。母亲总是会说,与富人比,自己怎么怎么样,给自己灌输了不少穷人思维。即便现在看再多的断舍离,也无法从思维上去改变原生家庭传下来的“节省”和“备用”意识。大学毕业后,工资至今也不算很高,体制内该有什么没有什么早已明确,自己也不愿意纠结,国家不会少你一分钱,只不过时间先后而已。当然,国家也不会给多你一分钱,你别妄想就好。加之单位持续改革,这个工资标准高低起伏过,拿过高一点工资的,也拿过低很多的,各种都经历过了。所以,今天的自己仿佛对收入基本无感。每月拿到的工资,除了用来还贷款,就是放着定投。反正不多,也就不会奢望太多。这些年自己基本不为钱而太多烦恼过,即便买房子,也是尽力而为之。
我本以为大家都是这样的想法。直到读书群有喊着要整天赚钱的,各种信息告知我大家都在谈钱,就连办公室新入职的小妹妹在聊天时候会说,想找多点钱回家。这样看来,反而是我才属于另类的。铺垫了这么久,这才让我觉得冯唐讲得很有道理。
首先是,一个人想活着,其实真的不需要太多的钱。就如你想找份工作,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想找份轻松而又钱多的工作。在家吃,去市场买菜,能剩下不少。嘴馋大不了就斩个料,过过口瘾也不错。
其次是,一个人到底要赚多少钱才算够。我想,应该也没有个数字。所谓的钱,现在已经变成了数字游戏。微信刷一刷钱就没了,理财熬着不动又多了一分。钱永远赚不够,有了这个贪欲,就容易陷入持久的纠结当中。什么都需要最好的,又哪里有最好。只有更好,不会有最好。
再次是,钱赚那么多又有何用。房子买了一套,够住就好,也充当不了能重复投资的资产。给你那么多钱去挥霍,难道你不觉得累吗?时不时听着音乐会不错,但是花天酒地却需要花我不少精力。我会想,我在家看着书,写写读书笔记不香吗。如果是为了以后的生活能活得更好,不如现在多关注自己,又有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知足者常乐。
冯唐总结道,“财务自由在极大程度上其实和财务无关,还是和一个人的心智洞明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我想,他说得对。财务自由,首先是心智自由,就看你如何看待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