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汇编了一本《吃的误区》,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如何吃的问题。如何吃得好,才是真的好。吃得不好,等于间接性的自我伤害。所以,该怎么吃,该避免什么是吃的关键。看了书,自己对很多问题进行了确认,也对一些事情有了更新的认识。这书废话很多,但是亮点也不少。自己结合实际,整理了一部分。
一、关于营养的理解
- 紫薯本身有一定营养价值,但并没有所谓的神奇功效。紫薯的营养和白薯、红薯差不多,不要过分想象紫薯的营养价值。
- 不能迷信橄榄油,橄榄油并非唯一选择,茶油和橄榄油不相上下。橄榄油在190摄氏度下才能有效发挥其营养价值,也就是说橄榄油不适合煎炸,因为高温(超过190摄氏度)加热会破坏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失去其营养优势。
- 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芸豆等不在大豆的范围之内,它们淀粉含量高,也称为淀粉豆。淀粉豆类不含大豆异黄酮、蛋白质含量也不如大豆高,其营养成分更接近粮食,可部分代替主食。
- 营养学角度看,燕窝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食物。吃燕窝不如吃鸡蛋、豆制品。
二、关于一些预防警示
- 熏醋并没有有效的消毒杀菌的作用。不管从浓度、强度还是食用方式来讲,食醋都不能“杀菌”。
- 调味品中有“隐藏盐”。家庭常备的酱油、味精中都含有钠离子。经测试,1克味精含有0.5克盐,100克酱油约含有15克盐。
- 大豆制品制作时嘌呤大量流失。大部分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大豆中的嘌呤会大量地减少,因为嘌呤易溶于水。对于尿酸高的人来说,大豆和其他杂豆类食物,要比肉类食物安全。植物嘌呤比肉类嘌呤造成痛风的风险要低,这一点已有科学研究证实。
- 现在工业化生产“老酸奶”的浓稠,是靠增稠剂调出来的,更加不必追捧。
- 咖啡和茶叶中所含咖啡因是一种强脱钙剂,所以,咖啡、茶最好不要与牛奶一起饮用。所以奶茶、拿铁等都不是最佳的补充营养的饮料。
三、关于一些注意
- 痛风患者和三高人群,喝汤尤其要注意进食量,最好远离鲜汤、浓汤、甜汤,以免脂肪和能量超标,否则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和尿酸增高,引发或加重病情。
- 每天按时足量饮水,不要口渴了才喝水。特别是当感到口渴或注意到小便颜色不清亮透明,呈现深黄色时,一定要及时补水。事实上,事后补水远不如预先饮水、储水。
- 吃碱性的食物改变不了“人体酸碱性”(酸碱体质是不存在的),喝碱性水也改变不了“人体酸碱度”。人体自身有非常完整的体液调节系统,不会通过饮食、饮水等外力而改变,因此不要太相信富氧水、素水。
- 建议人们食用肉类的顺序是“没腿的→两条腿的→四条腿的”。没有腿儿的鱼、虾和两条腿儿的鸡、鸭、鹅等,可以作为首选,平时多食用些;四条腿的牛、羊、猪肉要降低摄入比例,适量食用。建议降低猪肉摄入,平均每天吃25~50克即可。
四、写在最后
“吃的艺术,就是追求生活品质的艺术,就是追求健康长寿的艺术。”吃的需要讲究,不要以往你吃得丰富,吃得多,就是吃对了。很多时候,吃了不代表你真的吃对了。在吃这个事情上,还是需要花点心思在上面,才能很好理解和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