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习惯,不管好不好,至少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大岛祥誉的《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给我提供了一些不一样的视角,让工作开展有得不一样的习惯养成经验介绍。
良好工作习惯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这是书中一开始给我们提出了疑问。简单的回答是,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助于我们快速解决工作问题,为便于高效工作而应当努力养成。麦肯锡是解决问题的专家,解决问题是强项,所以他提及要解决问题,这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挺有用的。
那么如何解决问题呢?书中介绍,在麦肯锡,通常用以下的流程来解决问题。
1.掌握真正的问题。
2.对问题进行整理。
3.收集情报。
4.提出假设。
5.验证假设。
6.思考解决办法。
7.实行解决办法。
这7个步骤都是套路,但是也是必由之路。问题需要信息相对对称的情况下才能有效解决。当信息不对称时,就需要通过不断收集情报和给予假设来弥补不足。之前读了很多书,不少都是从每个细节入手,去分析如何实现每一步。例如掌握真正的问题,可以通过5个why,通过不忘初心找到核心目标,来发现我们当前遇到的最真实、最主要的问题。
值得学习的工作习惯
书中介绍了39个工作习惯,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我挑了几个有意思的,也挺觉得可以再重复的来分享,当中也值得自己学习和实践。
一是保持“从零开始”。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都是要学会保持从零开始思考,你自己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从原点出发,别被带偏了。
二是用鹰眼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要学会用上帝视角看待问题,别总是从自己出发,尝试站在天上往下看,也就是各种降维打击。
三是分清“重视效率”还是“重视思考”。对于一些靠效率就能完成的工作,追求效率是对的。但是,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往往在一些时候,让子弹飞久一点,反而更能思考细致,能对同一事物有各种不一样的出发点。特别是一些政策性问题,每个人的理解、每次的理解都不一样,就看在制定之初,如何思考和研究。
四是用30秒时间提出3个要点。30秒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是要把核心问题说清楚还是很有可能性。30秒主要要传达哪3个要点呢?现状的掌握情况;对现状的解释,以及理由;结论,以及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把问题抛出来,给予有效解决的办法,才能让人清晰了解你的操作。
五是保持办公桌整洁。书中是这样写的,工作上取得优异成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管工作多忙都保持桌面整洁”。书里介绍的办法是,养成在周五下班前丢掉那些不需要的书籍和数据的习惯,这样在周一上班时就可以以清爽的心情来开始工作。这个办法,我认为挺值得学习的,特别是虽然我可能做不到每天整理桌面,但是一周一次还是能坚持的。
六是不要和对方站在相同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是好事,但是不能以换位来评定问题和提出解决办法。你需要的是给予批判性思维,自我去评判合理性。或许正是对方的笼统思考,才会导致问题产生,如果你还被引导这样思考,就无法走出怪圈了。上帝视角,就是不一样的视角。
七是毫不犹豫地布置任务。成为上司之后就要彻底放弃“自己做比较快”的思想,虽然现实的确如此,还是需要激发别人的干事创业能力,等别人也努力努力一把,可能还能跳一跳。同时,委任工作还能提高部下的能力,加强彼此之间的信赖。往往在实际当中,当别人无法胜任,你还彻底强迫别人来干,反而会产生反作用,一切都是看人的实力去判断任务的布置。不是因为自己做比较快,而是自己必须要兜个底。
八是用5分钟时间自省。不需要太多时间,在起床时,在刷牙时,在洗澡时,在睡觉前,给个5分钟,就能好好思考,今天过得如何,有什么问题。不一定要想出个什么所以然,但是要让自己去想。事情,就是多想了,就会有不一样的结题思路。
九是保持PMA。所谓的PMA,就是prositive mental attitude,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这需要做什么?不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完成工作上。
十是工作过程中与上司进行确认。上司交代的很多工作,我们要积极去做,但是做之前最好进行确认,避免白做或者做错。那么往往就需要确认三点内容:这份工作的期限,工作的意图和方向性及其所要求的品质。
启发思考
-
要牢牢记住解决问题的思路,遇到问题就刻意练习并模仿实施,这样能第一时间逃离自己的固有思维限定。
-
要学会更多维度去思考问题,特别是要好好用好从上到下的思考视角认识。
-
不要事事求快,慢有时更能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