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樊登读书会”,相信大家都熟悉的。这个读书会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比较快速的一个读书会,根据百度百科数据,目前会员数超过了690万,在全球拥有1700多个分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樊登读书法成为了流行而又熟悉的读书法。这次,樊登通过把樊登读书法写成一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独特读书方法。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一读书名,顾名思义就是樊登读书创始人亲自讲授读书方法,分享自身工作经历、面对一本书如何讲解及画思维导图、要选什么书来读等内容,告诉我们如何读懂一本书。从他的书中,我大概总结了樊登读书法“139”办法。
1 | 一种读书法:讲书
樊登认为,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讲书。在很多的书里面也提到过,要把知识很好融会贯通,你除了要有一定的输入以外,你还需要对这个内容进行持续输出。意思是,只有你把内容说出去,你才能最大限度的理解,掌握这本书的一个内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对同一本书都会有自己不同与别人的观点,所以往往读书的收获都是个性化的,因而我们不必要强求自己的输出,强求自己的讲书能达到很完美的效果,我们只需要自己能通过分享,让彼此都有小量的启发或收获就好。很多时候,我们读不懂一手知识,学的都是别人二手知识,只要我们能成为三手知识传播的能手,读书就变得有意义了。
3 | 三个自我提醒:能不能
3个自我提醒是阅读这本书之前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原则,3个自我提醒也贯穿于整个读书的过程当中,引导和提醒自己,不要读着读着就被书里面的各种人物事迹给带偏了,要牢固树立读书的目的性。
第1个自我提醒是,自己能不能准确把握这本书?读书前,我们需要从封面、封底、目录和前言中提炼本书的大概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回顾这个提醒,看看自己能不能理解书中内容。
第2个自我提醒是,自己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重要内容解释出来?有些时候,部分语词语句比较深奥难懂,我们要尝试用自己的话或者用一些类比的方式把它解释清楚,这样子你就会很好的去理解这个核心内容。同时,我们还要思考自己,能不能把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构建一次。
第3个自我提醒是,能不能让别人理解和接受我用自己语言概括出来的内容?如果自己做的笔记自己看,那么只有我自己看得懂的,也没太大关系,但是要与别人讲书分享的话,你就需要把内容进行再加工,梳理逻辑,让它变得更清晰易懂,这样子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受。
9 | 九个切入问题:大局观分析
对书本,我们可以通过9个切入问题,让自己更懂这本书,更掌握当中的要义。
首先,我们需要挖掘,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封面和前言、序言会有明确的阐述,但是我们需要去理解的是,到底这个问题讲的到不到位,是否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第2个要切入的问题是,这本书的使命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当然,我们肯定知道,写书是有原因的。但存在的问题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写这本书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第3个要切入的问题是,书中是如何论证的。意思是说,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解释,从什么维度进行分析,是单一心理学,还是经济学,还是组合式的学科混合。
第4个要切入的问题是,提出什么假设?也就是说,书中是从什么条件范围里面,对这个问题作出说明。因为任何事物,想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解决,就必定在一定的条件范围内,不能无限制的扩大。万事万物大多数不可能只有一种答案,所以能解出的,往往是在一定的约束框架范围内,符合什么条件下的产物。
第5个要切入的问题是,怎么验证假设的?整个假设的过程,是如何得到有效的论证出来的,它也体现了一个层次性,递进程度,还有一个因果性。
第6个要切入的问题是,推理过程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从什么角度出发,通过什么形式来展现,当中遇到什么问题,最后是如何完成的。体现的是一个完整思考流程。
第7个要切入的问题是,怎么获得证据?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想要的论据,是访谈、数据分析或者实验。在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获取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我们要学会去找核心数据,如何运用到实践当中。
第8个要切入的问题是,得到了怎么样的一个结论?如果说我们就解决问题,这个结论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我们读了很多工具书,当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找到有利于我们实践的方式方法。找准答案,找准治病良方,才能药到病除。
第9个要切入的问题是,结论有什么意义?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对谁有意义?怎么有意义?如何运用这个结论,最大限度发挥意义?这些总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这9个切入问题与此前自己整理的“核心问题十大问”刚好对应。通过不断的提问,能让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对这本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要读懂一本书,我们首先要从自身需求出发,然后从讲书的角度思考,在“九个切入问题”和“核心问题十大问”两大框架下,分析书中内容,并在过程中不断自我提醒,完善读书的思维导图。
书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给我们展现了樊登的读书讲书的思维导图。这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学习机会,了解高手是如何读书、讲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