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 如何用价值观创造价值

《清醒: 如何用价值观创造价值》一书来自弗雷德·考夫曼,全书给我们输送了很正的三观。里面不是给你讲什么鸡汤,而是告诉你,不管作为企业、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能帮助我们创造更好的价值。

作者认为,所谓的清醒地生活,就是愿意观察周遭和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境遇,以尊重自己需求、价值观和目标的方式决定如何应对。很多时候,我们的确可以通过自己的智力,超越具体的体验,去理解、判断和推理。智力令我们得以组织信息,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情形。

全书分析了七种素质,这七种素质将清醒的员工同不清醒的员工区分开来。前三项是性格特征:无条件的责任感、本性的正直和本体的谦逊。接下来的三项是人际交往技能:真诚的沟通、建设性的协商和完美的协调。第七项素质是前六项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情感掌控

自己挺喜欢这本书讲的很多内容,个别的内容都讲得很到位。例如下面这几点,关于关于行为自由,关于自我实现,关于实现幸福,关于满足感。

  • 我们永远都拥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甚至拥有选择否认自己享有这种自由并自觉不自由的自由。
  • 结果与过程之分令你得以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行动。你可以认为,每一种行动都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获得理想的结果而行动;其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而行动
  • 什么样的工作有利于自我实现?实际上,任何工作都可以。重要的是工作的态度。最有利于自我实现的是责任、自主、本性正直的表现:追求有意义的目标,这种目标超越了自私欲望的即时满足,将他人包含在服务对象中。这种态度不仅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成功的机会,也确保了“超越胜负的成功”。
  • 实现幸福的唯一方式是不直接追求幸福。幸福的出现是追求正直与意义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幸福的结果。如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述,“人不能通过想要幸福而获得幸福——幸福只能是为了比自身更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意外后果”。
  • 市场是自愿交易的场所。进行自愿交易时,参与的每一方从其所获得之物中得到的满足感都要大于他因为所放弃之物而丧失的满足感。
  • 在紧张的局势中,我们多数人都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样子。你的心智模型即你自己特定的一套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信念与价值观,它们令你得以理解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并在其中如鱼得水。

全书摘录了不少内容,整理分类一下,形成下面清单形式。


一、关于无条件的责任感

  • 你必须无条件地承担起责任。你需要将自己视为“参与者”,视为对现状形成起过作用——因而也可以影响未来——的中心人物。这与自视为受制于不可控力量的“受害者”相反。参与者身在局内,可以影响结果。受害者身在局外,只能被动承受他人行为的后果
  • 受害者只关注他无法影响的因素。他将自己视为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人。受害者通过自称无辜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他的解释从来都不包含他本人,因为他与问题的形成毫无关系。他从不承认自己对于现状的形成起过任何作用。一出事,受害者便会推卸责任,他会将矛头指向别人。对他来说,问题永远出在别人的所作所为上。自我安慰的解释能安抚他的情绪,令他在面对失败的现实时,能维持住自己无可指责的错觉。
  • 参与者关注自己可以影响的因素,她将自己视为可以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的人,她将自己的自尊建立在尽力而为的基础上。她的解释侧重于她本人,因为她明白她对问题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一出事,参与者会力图了解自己可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她选择掌握自主权的解释,选择令她握有掌控权的解释。
  • 我们摆出受害者的姿态,以推脱自己的罪责。我们希望表现出清白无辜的样子,树立成功的形象——或至少避免因为失败而名誉受损。成为受害者的意图是掩饰自己的无能,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上更能干。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许多人都要依靠别人的认可来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我们耗费大量的精力来树立“无可指责”的公共形象。
  • 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能就是鼓励所有人将自己视作更大体系的一员,追求共同的愿景,怀有共同的价值观,在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相互合作。只有清醒的领导者才能唤起每一名下属及全体组织无条件负责的精神。

二、关于本性的正直

  • 你的行为始终体现着你的行动价值观,你是否正直取决于你的行动价值观是否符合你的基本价值观。如果符合,你便会感到自豪。如果不符合,你就会感到愧疚。你可以鼓吹高尚的道德,但如果不能以这些道德来指导你的行动,它们便毫无意义。
  • 从长远来看,在道德的约束下追求卓越所取得的成功要比无所顾忌地追求成功更加实在。
  • 无论在个人还是组织层面,自律都是清醒选择和反应能力的直接结果,是采取符合自己目标与道德的行动方针的能力。
  • 由内而外的生活就是内心洋溢的富足感,想通过创造超越小我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由外而内的生活就是空虚感、缺失感,想用物质、心理乃至精神上的外物来填补自己以减轻这种缺失感。
  • 一旦放下自己对成功的执念,追求超越胜负的成功,你便不会再因外部条件而动摇。关注本性的正直令你更加幸福、平和、勇敢。

三、关于有效观点

  • 有效观点的第一个条件是观点为你本人所有。你必须承认这是你的观点,而不是唯一的真理。
  • 有效观点的第二个条件是,你要解释自己的推断。经要求,你必须能提出支持你判断的事实和欲念。观点来自客观条件与主观欲念的对比。
  • 有效观点的第三个条件是,它能指出任务(解决问题)、关系(增进合作与信任)和所有对话参与者的利益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理想改变。有效观点会促使人们采取原本并不会采取的行动。

四、关于真诚的沟通

  • 分享有效信息是任何合作的第一步,若不如实披露基本事实、观点、感受、利益和愿望等各类信息,就不可能对情况达成共识。
  • 我们需要避免像“控制者”一样试图通过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来实现自我价值
  • 在和同事交谈之前,先花时间研究一下自己的立场、分析清楚你真正的需求与愿望是什么。这样做的同时,重申自己对共识决策与相互了解的承诺。
  • 成功的承诺会令各方清晰地了解最具体的事项:谁承诺(负责)在何时(向谁)提交何物
  • 对于一项要求,有且仅有6种清晰的答复。按照这些清晰的答复,可以接受其中的声明和质疑其他任何人。6种答复如下:
    • 1. “是的,我保证。”
    • 2. “不,我无法承诺。”(但我可以尝试……)
    • 3. “我需要澄清。”
    • 4. “我承诺(在特定日期之前)给出答复。”
    • 5. “我的接受是有条件的。如果R(双方均可观察到的一项条件)发生,我才可以承诺满足你的要求。你觉得这样行吗?”
    • 6. “我来提另一项建议给你吧。我无法在Y之前做X,但我可以在T之前做S。你觉得这样行吗?”
  • 直接、具体、坦率、怀有敬意的感谢需要高度袒露内心。

五、关于情感掌控

  • 管理情感需要具备五项基本能力:自我意识、自我接受、自我调节、自我探索和自我表达
  • 为了帮助别人掌控自己的情感,最重要的工具是“共鸣”
  • 自我掌控的五种能力与掌控他人情感的五种能力一一对应:识别、接受、缓和、询问和倾听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