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十二周关键词:世界观

不知不觉,每天在听的伯凡认知方法论进入了最后的总结单元。这周探讨了一个话题,关于世界与世界观。如果觉得这个题目太大,那么换成路与路的形成,想表达的意思也是一样的。

最近也在不断地思考,自己能很好地处理大部分不同领域工作的事情(不是自吹),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别人就不行。后来想想,更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我把握了很多底层工作的逻辑,而别人没有罢了。很多事情的发生,会有一个基本规律,这用成甲《好好学习》的话来说,叫做临界知识,只要你把握这类型的临界知识,再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虽然你也只是一知半解,但是你不是要做这个领域的专家,你把握基本操作或许就够了。

世界与世界观的问题,路与路的形成问题,说到底是临界知识的问题,是基本认知理解的问题。虽然能很好讨论是世界先有还是世界观先有问题,却很难讨论是先有路,还是先有人走出的路。

不管怎么说,一切都是相互作用,相互牵制的,就如阴阳永远都是相互嵌入相互制衡,这样才能达到该有的平衡与和平。

说回世界与世界观问题。

世界本有,不受人类存在而发生本质变化。人出生后,会根据世界面貌(包含社会面貌)吸收养分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世界观在逐步形成后,人会根据自我意志去尝试改变世界,让世界面貌(包含社会面貌)产生一定的不同性。这样的不同性也促使人的世界观产生反思而完善,再进行名为改变世界的行动。

那么你觉得是世界改变人,还是人改变世界呢。我看两者都有。这就是此前我所说的相互作用,相互牵制。

但是我们除了要了解明白上面这个道理外,还要关注到,不同性能否激发人们产生反思与完善世界观这一事件。很多人的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也不善于思考自己想法是否正确,只会固执地按照自己设定的、预计的去做,这样你的世界观永远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而世界是受到众人作用而进步的,所以你的世界观可能超长距离落后于世界。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或许不断反思自己的世界观,不断反省自己思考过程,是相当重要的。这样,至少世界在快速发展中,你还能通过奔跑来保持与世界的差距,而不被远远抛在后面。

发现自己的想法与世界的想法不吻合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批判或责备,而是冷静下来,看看自己是怎么了,自己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否则很多时候,真正该批判、该责备的是我们自己。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