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术》简要读书笔记

《倾听术》更像一本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不会销售的销售人员,经历各种曲折,最后突破万难,变得会沟通销售的长篇故事。作者借助每一个小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关于倾听的小课,应当如何更好地改变自己,营造倾听环境,让沟通变得更美好。

核心观点

一、动作配合,能加强沟通

  1. 调下巴,跟着动。就是根据对方下巴的动作,调整自己的下巴。

  2. “鹦鹉学舌”,重复内容。你只需有意识地单纯重复对方的话,给对方留下“他在认真听我讲话,他理解我”的印象,就能很好地引起对方的共鸣和理解,切忌加上自以为是的理解。

  3. 模仿动作,获得认同。别人做什么动作和姿势,你跟着模仿,但别刻意以免被人误会你学他而产生厌恶情绪。

二、说话配合,从细处着眼

  1. 从“三秒钟的忍耐”开始。沉默不是什么坏事,所以要学会接受沉默。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沉默的时候不全是在思考接下来该说些什么,特别是话少的人,他们把心里想的话说出口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如果这时候你去打破这种沉默的局面,那就相当于破坏了对方思考的时间。

  2. 呼吸调整。别小看呼吸这件小事。要学会配合着对方的呼吸,调整自己的呼吸,使双方的呼吸同步。别人在吸气的时候正是你讲话的、呼气的重要时刻。

  3. 语速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老年人说话的速度比一般人慢,面对这样的对象你说话时就要放慢语速。当然,如果能够同时配合对方声音的高低和语调的话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方声调高的时候你也要声调高,对方声调低的时候你也把声调低一些。

三、心态明确,建立沟通意识

  1. 尊重对方是交流的基本条件。不应该随意按照自己认为去讲话,要学会尊重双方,让彼此都能顺畅地沟通下去。

  2. 成功交流并不是一件易事。交流的时候,自己的意思可以准确传达给对方只是偶然事件,对方理解不了才是必然事件。

  3. 发现无法很好沟通时不妨改变自己。之所以你无法沟通,一定程度上因为你并不看好这个沟通过程。那么你应当给自己一个意识,我要沉浸于当中,并沟通好。因为你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内心深处赞同这一行为的意识引发的,所有的行为都可能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实现其价值。

读书感悟

  1. 动作配合是一件容易操作的事情,所以不妨在生活中多加实验、实践,在语言沟通之余,多一些观察和模仿。一切从微习惯开始,并加以自我暗示。

  2. 沉默不是罪,要学会正确看待沉默。以前会觉得给谈话空间留白是说明自己不会聊天,但是事实上可能并非如自己意识那么认为,所以不要太在意沟通中的沉默。

  3. 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心态,开始一段沟通前要充分调整自己心理,以促使能全身心投入到谈话中,避免走神,这样既是尊重对方,也是尊重自己。这点相当重要,特别是现在的我们,讲着讲着话,无端端又拿起手机来玩了。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整体故事,我觉得还是挺有趣的。但是作为一本工具书来说,可能能给我们的启发并不多,更多需要在生活中实践实验。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