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骑士团长》感悟

cisa

上一次看小说到天昏地暗的,来自村上的《1Q84》,精彩的双线让人欲罢不能。村上《刺杀骑士团长》发售后不久已入手,随后找时间慢慢地读着。这小说共2卷,第一卷读的相对较慢,每天晚上抽空看个3-4页,剧情在不知不觉中推进。第二卷基本集中在2天内看完,特别是用了周末2个下午的时间,算是好好的过了过小说瘾。自己很喜欢周末的下午能慵懒地靠在床上,享受阅读的乐趣,累了靠着睡一下,醒了继续看,不断反复。

故事情节不表,相信各种简介均介绍。翻译问题不表,因为各花入各眼,林少华的译文虽有各种瑕疵,但不影响整体阅读,因早已跳过逐字逐句阅读的阶段。村上在《刺杀骑士团长》一书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背景氛围,因妻出轨离家,借宿于山上小屋,百无聊赖。这故事线仿佛是“我”所经历的,从发现画开始,到画被烧毁为止。但也存在着免色一线,看似其中一条支线,却更像另外一条主线,为接近好像有血缘关系的女儿,千方百计接近“我”,高价求画肖像画,并以此逐步深入”女儿“的生活圈,床上搞掂姑妈,床下站队老师,就像策划已久的年度大戏。但也存在着“骑士团长”一线,地下摇铃,等待时机骗取刺杀计划,让“刺杀骑士团长”从画中虚无变成现实,仿佛idea的出现至结束。但也存在着“背后”人物一线,如“白色斯巴鲁男人”、免色自画像及房间内那个巨大的身影,无不展现出那个背后的自我存在,我们面对世界是一种态度,但内心深处的我们或是另外一种模样,或许为恶。

故事引入了各种虚幻角色,“骑士团长”“长面人”“无面人”等,并塑造了地下一个漆黑的世界,当中寓意不少。再现刺杀骑士团长情景,被迫杀人后进入黑暗世界,内心煎熬,通过漫长的奔走,和“胜利女神”的指引,最终走出困境,带着身心疲惫回归世上。这是战争杀人后的痛苦经历,这是体制破解后光明未来前的黑暗时刻。不经历风雨不见彩虹,诚然我们要面对各种曲折,但不去体味又如何明白艰辛的重要性及幸福的滋味。痛快,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痛了,才会快乐起来。

各家在不断挖掘本书的寓意,从中感悟不同的人生。读完本书后,去豆瓣阅读了不少书评,有从历史谈起的,有从“小我”“大我”谈起的,有从“父亲”谈起的,各种评论均精彩而且说法地道,辅助更好的理解本小说。除上述感悟外,自己还有一点启发。

出来行迟早要还。你只要好奇去打开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可能你就开了一个环,此后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关上这个环。套用现在的话来讲,这是一种求新求真精神,同时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理念。所以,当下次你面对一个相对重要的分岔路口时,应当正面问答自我,是否可走这条“不归路”。

《刺杀骑士团长》是部寓意相当深刻的小说,所说的所包含的主题可能不止上面自己所说的。引用知乎一位读者解答的结尾来结尾:在作品中到底读出了什么,还是要看读者自己,一如小说中无面人所言:“河对岸有什么,那因人而异,取决于人对那里有求于什么。”(P258)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