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绝不只是为产品安上一个名称,编造一个故事,营销是对伟大理想的表达和解读。”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如是说。
断断续续将ALEX BOGUSKY&JOHN WINSOR的《BAKED IN(自营销)》看完了,整本书给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当中也有不少吸引人的语句和启发点。读完这本书后,自己也做一个复盘,或者叫做复习回顾吧。
互联时代的营销变革
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营销变革,关于设计者、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故事。
- 让营销直接融入产品中。在产品诞生初期,设计者就应该与营销者沟通合作,共同探讨创新,写一个完整的与品牌相关的故事,给产品赋予生命,让产品自己去讲故事,让产品去给自己卖广告。这样就可以避免设计者讲自己的故事,营销者却曲解或者喜欢另外起一个故事来诠释产品。统一的对外传播方式,有利于产品的有效宣传与周知。
- “可以被用户接受”永远是最冒险的策略。设计前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情况,了解消费者的喜好,要尽可能投其所好,不要认为他们应该会喜欢而制作产品,否则失败之路可能离你不远。你不能生产一个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他们就会找你的竞争对手要。我们的淘宝之所以能成功,一部分来源于它的万能,在之前的搜索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产品。这个就是很好的例子。
- 让顾客成为品牌传教士。要善于引导消费者,他们才是产品真正宣传者。即使你投入再多资金,也不及亲朋好友在他旁边说一句好话。也就是为什么之前的“轻松筹”会那么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我之前买的显示器不到一年就坏了,谁知道DELL直接给我换新的。还送到楼下,马上以机换机。经过这样一次经历,我在买显示器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推荐他们家的显示器,自己再买也会优先买他们的。其实在不觉意之间,我已经成为别人品牌的传教士。
基本以上的三个观点,贯穿全书,后面介绍的基本都是具体的自营销办法了。
如何创造自营销式的产品和商业形态
书的第二部分,主要讲了8大营销工具、7大制胜武器、6大设计思维。接触多了相关内容,其实也觉得讲得也是那么一回事,无论是工具还是武器,甚至是思维,都是日常中常见的。我们也习惯性将已知的事物忽略或者是掩盖,用去感受去挖掘,你可能能感受到当中的方法方式。方法只是工具,如何贴近实际是另外需要思考的问题。
- 8大营销工具。
- 命名力 - 故事力 - 错误力 - 极端力 - 无形力 - 弱点力 - 冲突力 - 失败力
- 7大制胜武器。
- 破坏性营销 - 共同创造 - 商业直觉 - 成为“制造混乱”的异类 - “巧取”而不是“模仿” - 文化胜过形象大使 - 打破行业界限
- 6大设计思维。
- 设计无处不在 - 牺牲-简化 哲学 - 连接+发展 - 品牌DNA - 更高与更强 - 更小与更美
让自营销的观念融入你的企业文化
书的第三部分,
- 做自己产品最挑剔的用户。这里提及的观点也是我们一直沿用的。说白了就是换位思考、亲自体验。你做出来的产品到底好不好,你自己不试过你怎么知道哪里有优势、哪里有弱势。也应对了那句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也不喜欢用自己的产品,你们去要求别人买你的东西,还要夸你的产品呢。
- 无边界组织。这里提及的无边界组织,更多是把公司设定为能广阔沟通交流的地方。也回应了之前所提及的消费者参与的问题。消费者参与当中,能恰当地提供出更为精准投放的产品,也更加利于利润的收获。这即使一种方法手段,也是一种理念。
- 个人智商不等于组织智商。 我们总是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其实更多的原因个人觉得在于对团队合作精神的不理解。书中提及的建立蜂巢式沟通、拆掉组织内的高墙、跳过部门之间的封锁线、接通潜在管道,无一不是为了提升创新的速度,加快对营销的融入。
书摘
书上写了很多精彩的句子,觉得挺值得回味的。摘录下来,做个笔记。
- 卓越的设计师和营销人员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形式与故事相一致的产品。
- 永远创新不是远大志向,而是根本的设计规范。
- 当消费者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和公司时,他们会迫切想要帮忙代言和讲故事。
- 创新能力不仅是最佳营销工具,也是提高收入和利润的最佳途径。
- 消费者会寻找跟自己社会价值观相符、蕴涵着丰富象征意义的品牌和产品。
- 未来的品牌将会建立在产品、消费者以及周边文化的全新关系之上。
- 要在新世界里取得成功,产品设计和创新必须爬升到企业阶梯的最顶端,并加入到公司战略中心的营销环节中去。
- 臃肿的组织结构永远诞生不了伟大的创新。
- 要取得成功,品牌故事必须跟文化当中更宏观的对话联系起来。
- 市场营销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避免中庸,因为中庸意味着没戏。
- 把无形的东西变得能让人看得见,是把营销融入产品的一种有力方式。
- 要把了不起的想法融到产品上,而不是包装上。包装能扔掉,而产品不会。
- 冲突,造就了产品的唯一性。最成功的品牌却是因为发现了文化的冲突和张力,把它们作为杠杆,推动变革,最终改变了文化。
- 与其交别人打破你产品所在的行业现状,还不如自己动手。
- 失败往往只是斜横在成功路上的一个念头,并非最终的结果。
- 商业世界需要更多的异类。市场需要有更多的人站在局外看清一个行业的标准模式,并勇于改变它。
- 不成熟的创新者模仿,成熟的创新者巧取。
- 养成一种习惯,放弃从前产品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的定义,这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 品牌是一场主要在公司围墙之外展开的对话。
- 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的创新已经被翻过面了;不过,翻了面的创新,仍然需要自上而下的支持和培育。
- 只要有恰当的鼓励,创新可以从任何地方喷发出来。
- 让组织的每位成员都知道正在进行的所有活动,是让整个组织变得更聪明的办法,而且它最简单、最快捷。
思维图
根据书中提及的内容,自己也学习整理一下思维图。或许很简陋,不过觉得还挺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