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四):“投资与投机的错位使用”

     我们通常将价格投机者称之为“投机客”,因为他们通常采取快速“攻守”的策略。在股价上涨过程中乘机买入,获取一段利润之后并不求恋战。真正的价格投机者都是严格遵守操作纪律的,对于股价的持续上涨,他们事前已经设有止赢位,超出预期利润之后,他们或许会选择放弃。同样道理,他们事前也会设好止损位,当股价跌到止损位,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壮士断臂”。这些投资人之所以被成为“投机客”,因为他们一般都只进行短线交易,所以就如一位客人做客一样,很快就会离去。

     我们通常将价值投资者称之为“投资者”,因为他们通常以企业内在价值作为投资标的,如果股票价格明显低于企业内在价值,那他们就会选择买入并长时间持有,直到股票价格完全符合企业本身价值或者超越企业本身价值为止。价值投资者一般只在乎价格是否低于价值,而并不太在意买入时机和买入后的价格波动。这些投资人一般持有股票时间都比较长,似乎已经将自己融入于企业之中,所以称他们为“投资者”。“者”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自己”,那就很容易理解了,自己待在自己家中的时间必然要比客人长许多。

     无论是价格投机客还是价值投资者,他们只要坚持自己所熟悉的操作方式,那盈利都是有可能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投资前,必须先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并熟练掌握。

     但是在真正的实战操作中,我们往往会把“投资”和“投机”错位使用。比如说,我们崇尚价值投资,并且确确实实对某一公司进行了详细了解,对其所处行业的景气程度也清楚掌握,对该公司历史股票价格运行趋势也进行过对比,并充分认可现在的价格已经明显低于企业内在价值。此时,我们会满怀信心地买入,并打算长期持有,直到价格符合企业内在价值。

     可是,股市操作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当其他股票在涨而我们的股票没有涨时,我们可能会放弃原先的想法。又或者买入的股票反复上下波动,提供充分的差价操作空间,我们也可能放弃原先的想法。当我们起初抱着价值投资理念来选择股票,到最后却采用价格投机的方式来操作,这就是“投资”和“投机”的错位使用。这种错位只是放弃了当初的理念,但至少我们买入后确实可以获利,只是获利幅度减少而已。但是,如果我们起初是抱以投机的想法,但随着事情的演变,最终我们改用投资的操作方式,那我们可能会损失非常惨重。

     我们很多中小投资人买入股票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在涨,又或者它有资金介入迹象等等。这些理由完全是一种价格投机的参照标的。如果我们可以严格遵守纪律,当价格跌到某某位置时,我们就果断出局,那损失是可控的。但很可惜,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投资人并不是这样做的。

     很多投资人在追涨买入前会告诉自己,“如果跌到某某价位,那我就出来”。又或者他们会告诫自己,“如果股价无法冲过某某价位,那我就出局”。但真到了实盘操作阶段,股价真的跌破了原先设定的止损位,这些投资人很可能就会放弃原先的想法,改为自我安慰。他们可能会告诉自己,“不要紧的,股票价格还会上去的”。又或者他们会告诉自己,“该公司是有价值的,我只要坚持持有,那一定能解套的”。又或者他们会寻找各种舆论导向来安慰自己,比如“某某分析师说了,此股可以持有”。这些举动往往都是非常危险的。

     投机操作必然是不顾股价高低,只求趁股价上升惯性时跟上一把,赚取一点利润即可。但套住了就自我安慰(实质是自我欺骗),那就很可能从最初的“股东”变成最终的“古董”。这些投资人往往会在股价下跌时遭受严重损失。想想当年60元以上买入四川长虹的投资人,如果持有到现在是什么结果?再想想当年100元以上买亿安科技的投资人,如果持有到现在,又该是什么结果?这些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

     另一种情况是,当我们买入时告诫自己,“如果股价冲不过某某价位,那我就抛出”。但在实际操作中,股价真的几次冲不过原先设定的价位,而且有向下趋势时,很多投资人又会因为贪婪而放弃最初的承诺。他们可能会告诉自己,“指数还在涨,那我的股票一定还会涨。”又或者他们会告诉自己,“此公司基本面情况很好,它的价格一定还能涨”。这些“漂亮”的借口很多时候都会成为抹去我们原先已有利润的“毒药”,这就是自欺欺人的具体表现。

     所以说,无论我们是做价格投机还是做价值投资,都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纪律,切不可将“投资”和“投机”按自己主观愿望来随意进行错位使用。

标签: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